吕梁: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

[张小英] 时间:2025-04-05 10:54:29 来源:八府巡按网 作者:黄中原 点击:85次

把经验作为检验认识的依据,无异于以认识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。

在《周易》中,有乾、坤二卦,而乾、坤二卦本于天地,也就是说,天地先乾坤而生。而生成关系则意味着从天地开辟之前到天地开辟之后,是自然创生的。

吕梁: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

但是,对这一自然形成的过程,却又有完全不同的认识。在气论的视野中,人都是得天地之气以生。本来,太易的特征是未见气,说明对太易的描述,只能从否定方面描述,而没有正面说明太易是何种状态。太素,质之始也,生于亥中,已有素朴而未散也。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

未之或知者,宇宙之谓也。表面上这种表达与《道德经》的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非常相似,但有形与无形,并不是有与无,形象的发生,并不是无中生有地生成,而是由气生成。道体学作为太一学是可以涵摄西方整个哲学传统的。

存在对中国思想而言不是根本问题。第二个阶段是第二个十年前期,代表作是2012年撰写,2013年发表的《生生与造作》。所有这些阐发都很有意义,而且我也期待生生哲学在各哲学分支都有进一步的发展。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期以来,生生这个概念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,堪称一个传统标识转为现代标识的典范。

第一个阶段是21世纪头十年中期,代表作是2007年的《是与易》摘要:《周易正义》中有一种被忽视的无应之应的易例,与同位有应不同,无应之应体现了玄学对易例的拓展,其理论内涵是以否定性的无为基础来建立普遍而本真的相应关系。

吕梁: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

孔疏提出了超越于偏狭之应的两种方案。关键词:同位相应 郭象 易例 无心 所以迹 作为理解《周易》卦象的重要体例,应位说已在易传中大量出现,比如师、同人、临、无妄、萃、升、遁、睽诸卦的二五爻往往一阴一阳而远相感应,故《彖传》有刚中而应刚当位而应得中而应乎刚等表述。而这里需要思考的是,一般情况下,同位之爻为同阴同阳而无应时多会导向凶,那么致凶是否有无的根基呢?如果没有,则意味着无就是不普遍的。(《宋本周易注疏》,第213页) 九四与初六本为相应,又居咸之卦时,所以就呈现出憧憧往来的强烈相应意向。

(《南华真经注疏》,第196-197页)百姓对圣人的认识,只是获得了性之迹,而不是把握到了真实的圣人。(《宋本周易注疏》,第86页) 同人卦初九与九四无应,其不专应于特定的对象,所以不仅能够和同于人,甚至及于门外,在初九这一同人之首的统摄中,他者普遍归往、依附。事实上,孔疏也继承了郭象的框架,并进行了具有思想史意义的转化,从中可以看到在心迹问题上的有无之辨,其实质是将《周易正义序》所批评的玄之又玄的虚无主义转化为有而教有 6的政教秩序的重建。有应致吉,或指两爻以阴阳异质相应获吉,或是在无无心的否定性前提中实现的一卦普遍之应而获吉。

第一种是,主体以极高的主动性对原本卦象中包含的同位相应关系进行拒斥,超越于相应的牵绊而获吉。依托、假借、设定一颗天地之心,即在于提示人心的理想形态——以无造作的生生不已之心为应然之心。

吕梁: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

贞吉在坤、讼、需等卦中均是吉辞,而比卦疏认为贞吉有所欠缺,在价值上低于初六的有它吉,而理想的关系是初六与六四无应的前提下,在更大范围内的亲比。(《宋本周易注疏》,第138页) 综上,在孔疏的解释中,某些同位之爻的不相应为该卦众爻能够普遍相应提供了基础。

5. 曹楚基、黄兰发点校:《南华真经注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98年,第243页。从这一意义上来说,唐宋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《周易正义》开启了在玄学的基盘上导出重建政教秩序的历史方向。一般情况下,有应则吉,无应则凶。(《宋本周易注疏》,第289页)无应意味着心无私党,因此而有物莫不至的招徕之效。同时,九五虽与六二相应,但在比的卦时五不能使它悉来,五也不能普遍相亲,故不得为王者之身,而仅为王者之使,难以臻于大人之道。对于每一个存在者都具有普遍意义的圣贤,其内涵呈现为两个层面:以虚无玄象来扬弃有心而确立起至极空虚之体。

(《宋本周易注疏》,第382页)这里的逻辑值得注意,圣人是治理的发动者,以行无为之化为无指向政教所及者,但最终达到的是圣人自身同于道内外皆无。圣人对此也无可奈何,其名号的出现就意味着本真状态的失落。

程树德:《论语集释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90年,第1374页。2. 于天宝点校:《宋本周易注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18年,第57页。

以成功事业作为仁义之迹的本真实现,作为善应于物的有为之用。朱伯崑指出:凡阳爻和阴爻相应为有应,如初爻为阳,四爻为阴,则为有应。

普遍相应、无私于物是六五能够获吉的原因。白辉洪指出,郭象的圣人观念存在一个重要的理论困境:世俗并非万物本真性分和自然秩序的具体呈现,而是各种扭曲性的表达,或者甚至于对其本身的掩盖。(《宋本周易注疏》,第113页) 另外,一些卦的三与上、初与四有应也会导向凶。在比、同人等人际联结主题的卦中,《周易正义》也指出二五爻相应的局限性。

孔疏虽然继承了郭象以无心、迹、所以迹等来理解圣人的思路,但将体用这一结构赋予心、迹关系,无心为体,有迹或无迹均为无心之用,这样就充分肯定了有迹和无迹两种圣人的存在状态的意义。道则心迹俱无,无忧无患。

但《周易正义》又特意指出同位相应未必致吉,甚至可能导向凶。这里,孔疏从相应的一方中分疏出不同主体应该采取的恰当行动,其实质是在阴阳自然属性之外,开辟出应然性的空间,引出何为恰当的主动性的思考。

7. 白辉洪:《有物与无心——郭象的圣人形象及其困境》,载《中国哲学史》,2019年第5期。以不仁这种否定性之用达到莫不赡的普遍生成之效,类似于易学语境中从无应导出应不在一,而普遍相应事实上就是天道莫不赡在人事层面的实现。

凡阳爻遇阳爻或阴爻遇阴爻则为无应,如二爻为阴,五爻亦为阴,则为无应。值得注意的是,无心大量出现于郭象《庄子注》。恒卦六五爻疏也讲了这番道理,爻辞为恒其德,贞。无应致凶,有两个层面,首先是最直观的,因缺乏阴阳质性层面的互补、支持,连世俗的小贞吉也无法实现。

郭象《庄子注》中大量出现的无心被孔疏继承下来,无应之应从心性论来讲即无心感物。也就意味着圣人的无为之化是以道、无为为依据,以道所施及的范围为范围,因为道是无限的,所以圣人也要博施广济以达无限。

需要注意的是,《系辞》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中并未提到得失,但孔疏引入了得失,认为正确处置源于贪爱、憎恶等对象性的情感是避免得失的关键。如屯卦九五王注:处屯难之时,居尊位之上,不能恢弘博施,无物不与,拯济微滞,亨于群小,而系应在二,屯难其膏,非能光其施者也。

可见无无心不仅是众爻普遍相应得以实现的前提,也是阴阳质性相异的两爻能够本真相应的前提。(《宋本周易注疏》,第113页) 随卦初九与九四无应,所以初九不偏系于某一对象,见善则往随之,因此而交获其功。

(责任编辑:拜金小姐)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